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欲速不达,静下心来做投资!

老的慢一些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最得体?》(投桃报李是有道理的!)  

2005-04-21 13:42:10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《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最得体?》
美国有一位非常顶尖的沟通专家罗勃.塞迪尼(Robert Cialdini)博士,把这种互惠现象称为reciprocation,意思就是前面所说的「投桃报李」。他有一本代表作《影响力:说服心理学》(Influence,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),里面曾提到某位大学教授所做的一项实验。这位教授想知道如果你对陌生人表达善意,他会不会回报你?教授于是寄出一堆圣诞卡,都没有特定对象,随便乱寄。结果呢?他也收到一堆卡片。

康乃尔大学的丹尼斯.里根(Dennis Regan)教授也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。他找了一群人来鉴赏名画,请自己的助理在旁指导,一次一个。这只是个幌子,不管这位助理跟谁在一起,讲解到一半就会借口开溜,回来的时候可能双手空空,也可能带着两杯可乐,机率是一半一半。如果手上有东西,助理就会说:「我问老板可不可以喝杯饮料,他说可以,我就顺便替你买一杯,请你喝。」

等这项鉴赏名画的活动结束后,这位助理又出招了,向这些人兜售彩券,一张是美金两毛五。可乐每杯只要一毛,但只要喝了他的,几乎全都买了,比例是没喝的两倍。有些人嫌一张不够,还多买几张,平均每个人是买两张。

这还没有结束。教授又问这些人喜不喜欢那个助理?为什么要向他买乐透?结果发现他们对助理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,买乐透纯脆是想还他一个人情,因为不想白喝他的可乐。教授最后做出一个结论:「先让别人欠你一个人情,那不管他们对你的印象如何,都觉得不能白白拿你的好处,一逮到机会就会回报。」

对于笃信因果循环的宗派来说,这种心理战术尤其重要,印度教的哈瑞.奎师那(Hare Krishna)教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他们先送给信徒一些廉价的礼物,像是小册子、花饰等等,往往就能得到可观的奉献。这就跟生意人送什么月历、生日卡、记事本是一样的,目的在诱导顾客上门,或者让经销商能免费寄点样品过来。

根据社会学家艾温.古德乐(Alvin Gouldner)的研究,这种「感恩图报」的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族群,也包括「识」与「不识」,这点和罗勃.塞迪尼教授是不谋而和。塞迪尼教授指出,「美国残障荣民协会」(Disabled American Veterans)曾经发函募捐,但只有18%的人肯捐钱;若是附赠一套对方的姓名、地址卷标,捐赠的比例就爆增到35%,几乎是两倍之多。

这本书是在谈「印象管理」,教你怎么凸显一己的诚意、关怀、谦逊、能力。前面讲了这么多投桃报李的故事,也能适用在这里吗?当然可以。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,就是你怎么对人,别人怎么对你。你相信别人,别人就相信你;你关心别人,别人就关心你。同样的,你对人很客气,别人不好意思耀武扬威;你竭尽所能地帮助别人,别人也很难见死不救,好歹要给你一个交待。

本文节录自 乔爱玲.狄米崔丝& 马克.马拉瑞着 的魅力行销:个人魅力公关小百科一书
由正中书局出版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2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